在一疊疊泛黃的紙頁之間,她找回了時代的呼吸。
那些被定格的眼神、鏡頭下的柔光與張力,仍然閃爍著不滅的溫度。
我們與她聊起「月刊」這個系列——一段關於影像、記憶與感受力的故事。

受訪者:Mihori Suzuki 鈴木滿帆吏
Editor / Producer 編輯/製作人
1995 年出生,東京都人。畢業於上智大學外語學部法語學科。 2019 年起師事「ARTイワタ」的岩田先生,經歷製作助理後, 自 2021 年起負責攝影集與漫畫雜誌寫真版塊的企劃與編輯。 2024 年創立出版品牌 「manpan press」, 推出《せりなが》(本濤拉世理奈 × 松岡一哲)、《ナナ 沢渡朔》等作品。 同年以自由編輯身分參與 上白石萌歌攝影集《charm charm》、 以及 古川琴音攝影集《chipie》 等出版企劃, 以攝影出版為核心,持續拓展多元的創作活動。
Instagram: @mihoristagram
manpan press
於 2024 年冬天創立的獨立出版品牌。 以跨越國界、自由開放的主題為軸,讓被攝者與攝影師能以更自由的方式展現表現力, 將那份閃耀的瞬間化為一本本充滿光的書。 第一彈為 本濤拉世理奈 × 松岡一哲 攝影集《せりなが》, 第二彈則為 《ナナ 沢渡朔》。
Instagram:@manpan_press
Shop :Manpan Press

—— 與《月刊〇〇》的相遇,是怎麼開始的呢?

老實說,最初的契機已經不太記得了。
那時只是因為有我喜歡的攝影師拍攝的那期,就隨手買來看看。
直到後來成為「月刊系列」製作人Iwata先生的助手後,
才開始慢慢把其他期也收集起來。

—— 第一次拿起那本雜誌時,有什麼印象?

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原來這麼知名的女演員,也能展現這麼前衛的樣貌!」
那一刻,感受到一種創作的自由與勇氣。

—— 有哪位模特兒或攝影師讓你特別難忘?

笠井爾示先生拍攝的加護亞依。
小學時我超喜歡迷你早安少女組,
看到那期時,童年偶像竟以完全不同的姿態出現,震撼極了。
還有《月刊黑田Eimi》(攝影:澤渡朔)、
《月刊池脇千鶴》(攝影:藤代冥砂)、
《月刊熱帶魚》(攝影:蜷川實花)、
《月刊辰巳奈都子 罪與罰》(攝影:野村佐紀子)——
每一本都像是一場夢境。

—— 現在重看,還有哪一本依然能打動你?

太多了,難以取捨。
但有次重新翻看設計師瀨崎先生最喜歡的《月刊奧貫薰》(攝影:若木信吾),
那一瞬間,心裡真的被拉回某種溫柔的時代。

—— 與其他寫真雜誌相比,《月刊〇〇》的魅力是什麼?

是那種「衝突感」。
攝影師與被攝者的氣場交鋒,
書籍設計與平面編排的自由度,
再加上訪談中幾乎赤裸的真實。
每一本都像時代的縮影——
有的帶著濃厚的九〇年代氣味,有的至今仍帥氣到無法忽視。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有些作品甚至顯得「過於直白」或「有點怪」(笑),
但那份敢於實驗、勇於挑戰的創作能量,本身就令人敬佩。

—— 你怎麼看那個時代與寫真文化的關係?

我在那個時代還只是個孩子,無法親身體會社會氛圍。
但那確實是一個「寫真偶像就是明星」的時代,
攝影師輩出,出版蓬勃,整個文化都在高峰上。
我想,《月刊系列》正是那種能量交會下誕生的結果。
而那些出現在書裡的女性們——每一位都擁有獨特的靈魂光線。

收藏,是與時間對話的方式

—— 為什麼開始收集?

我一直喜歡八〇到〇〇年代的藝術與藝人攝影集,
常常跑舊書店尋寶。
後來因為喜歡的攝影師作品而接觸到月刊系列,
成為岩田先生的助手後,看到他手邊的收藏,
每遇到一本覺得「這太酷了!」的,就忍不住去找。

—— 收集的過程,對你有什麼改變?

與其說改變,不如說它深深影響了我。
現在我在做攝影集時,
總希望被攝者與攝影師能以同樣的能量去創作。
我越來越相信——
即使是所謂的「藝人寫真集」,
也能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真正的藝術作品。

—— 有沒有最難找到的一本?

沒有特別的,
但每一本遇見時都像命運一樣。

—— 希望透過收藏傳達什麼?

只想讓更多年輕人看看。
因為這系列真的太有意思——
它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熱」的樣子。

關於「寫真」與「情色」

—— 你覺得過去與現在的寫真有什麼不同?

最明顯的差別,大概是預算(笑)。
但更大的不同是,以前的作品不討好誰,
模特兒也好,創作者也好,
都有一種「不迎合、不妥協」的姿態。

—— 你怎麼看照片裡的「情色」?

可能因為我是女性吧,我看照片時並不會特別去意識「情色」。
但有時候,那種被攝者身上自然散發的氣息,
會讓人心跳加速。

—— 把寫真當成藝術來看,你的想法是?

我覺得寫真或裸體攝影,
因為皮膚的資訊太多,反而讓影像變得更簡潔。
那時更能看見人本身——
攝影師與被攝者的關係、信任、節奏。
所以,以藝術的角度去看,是再自然不過的。
但「藝術不該由創作者自己宣告」,
我更相信,那應該交給觀者去感受。

感性・記憶・美意識

——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寫真的感覺嗎?

心臟怦怦跳。
覺得既緊張,又——好帥。

—— 什麼樣的瞬間會讓你覺得「美」?

沒有規則,也沒有理由。
只是那一眼,就被吸引。

—— 模特兒與攝影師共有的「人性」是什麼?

不勉強自己,
也不隱藏情感。

寫真文化的未來

—— 想如何把那個時代的寫真介紹給現在的年輕人?

雖然我沒有親歷那個全盛期(笑),
但那是個一切都在燃燒的時代。
那些作品裡的能量會讓人想創作。
我也想從那份能量出發,
以現在的感性,去延續新的影像。

—— 對數位化與典藏化的想法?

作為資料保存,數位化非常重要。
當想看卻買不到時,它真的很方便。
但紙本的手感無可取代。
那種「這本屬於我」的專屬感,
只有翻開實體書頁時,才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