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神話中,Siren以歌聲誘惑航海者,帶來迷醉與毀滅。而在這組名為《Siren》的作品中,攝影師透過鏡頭,讓「魅惑與脆弱並存」成為現代寓言。本次專訪,我們深入探討了這部作品的靈感、哲學,以及背後的真實瞬間。

ND CHOW 写真集「SIREN(セイレーン)」4 部作 feat. 渡辺万美

受訪者:ND Chow
攝影師、影像導演。新加坡出身,畢業於拉薩爾藝術大學美術碩士(MFA)。青年時期為了探索世界與自我,曾經四處遊歷世界。在這段時期,逐漸形成了今日作為攝影家的感性、美學與哲學。自2000年起將活動據點移至東京,並出版了以曾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的世界級指揮家小澤征爾為主題的首本攝影集。憑藉銳利的洞察力與遊戲般的想像力,他能剝去被攝者鏡頭前的假面,將其內心深處隱藏的真正之美呈現出來。
Instagram : @ndchow.official

The Subject|被攝者

Q: 透過拍攝,您如何感受到「我」這個存在?
A: 在你身上,我同時感受到兩股力量:一股是強烈吸引人的魅惑,另一股是想要避開目光的脆弱。這兩者的並存,正是「Siren」的本質,也是我心中真正的美。

Q: 有什麼時刻讓您想稱呼我為「Siren」?
A: 有的。那一刻,你不只是模特,而是神話的化身。在表面的華麗之外,潛藏著更深的提問──「我們為何被吸引?又為何心生恐懼?」

Q: 鏡頭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表情或動作是什麼?
A: 不是刻意的姿勢,而是在沉默中流露的神情。當你轉開眼神、調整呼吸時,那一瞬間彷彿承載了過去與未來,滲出「哀れ(aware)」的氣息。那正是真實的你。

The Title|作品標題

Q: 為什麼選擇「Siren」作為標題?
A: Siren 象徵的不只是神話,而是現代的「虛飾」。它迷惑人心,把人捲入競爭與幻象,最後留下空洞。這種魅惑與毀滅的二面性,是我選擇「Siren」的理由。

Q: 當神話中的 Siren 與我重疊時,您看見了什麼形象?
A: 神話裡的Siren既引誘航海者,也給予考驗。當我將你放入其中,我看到的是「美不是裝飾,而是映照存在的鏡子」。


The Process|拍攝過程

Q: 在拍攝現場,您最在意的是什麼?
A: 我想捕捉「從虛飾走向真實」的流動。從享樂與人工的氛圍開始,經歷倦怠、不安,最後邁向和解。這些轉折,存在於姿態之間的空白。

Q: 有什麼難忘的片段或插曲嗎?
A: 最深刻的是拍攝間隙的沉默,沒有語言,只有純粹的存在感。也有情感如同音量表衝破紅線般爆發的時刻。甚至我們曾因一個動作爭論,那份衝突雖帶來緊張,卻也為作品增添了「抗爭與對話」的新層次。

Q: 為什麼將這次拍攝定位為作品集,而非旅途的紀錄?
A: 旅途紀錄追隨事件,作品則織入故事,能穿越時間而存續。我不想只是保存瞬間,而是想讓潛藏的普遍性問題浮現。


Expression & Philosophy|表現與哲學

Q: 您似乎更注重「敘事」而不只是攝影,為什麼?
A: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故事。《Siren》是一段存在的旅程──否認、焦躁、倦怠、交涉、接受。我刻意留白,讓觀者能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

Q: 對您而言,美是什麼?
A: 美存在於缺陷與矛盾之中。就像「哀れ」所象徵的那樣,對消逝的覺察,才是真正的美。

Q: 您希望觀者透過《Siren》感受到什麼?
A: 我想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何被吸引?又為何心生恐懼?」魅惑與危險總是並存,凝視這條邊界,便是觸及人性的本質。


The Future|未來

Q: 這部作品對您有什麼意義?
A: 《Siren》是我的轉折點。它提醒我,不只要捕捉外在的美,更要傾聽內心的聲音。

Q: 如果未來再與我合作,您會想挑戰什麼主題?
A: 我想探索「解放」──人從社會與自我束縛中解脫的瞬間,如何被攝影捕捉。

Q: 創作《Siren》後,您的視角有什麼新發現?
A: 我明白了時間不是抗拒的對象,而是值得接受的流動。這份領悟,將引領我走向更靜謐的美學──如「幽玄(yūgen)」與「雅(miyabi)」般的境界。


✨ 《Siren》不只是影像,更是一則寓言。它提醒我們:美的真實,在魅惑與脆弱的邊界中顯影。